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龍生龍、鳳生鳳,社交焦慮的子女會?(一)

龍生龍、鳳生鳳,社交焦慮的子女會?(一)
 

黃偉俐身心診所  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說明了遺傳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紐約時報的副刊在前年(2012)五月曾有一篇綜合報導,以【社交焦慮的父母”教”出社交焦慮的下一代】為標題,探討這個病症是否會因為雙親的教養,而在子女身上造成症狀的表現。

有一點心理學背景的讀者都了解,家庭教養(尤其是家庭的環境、雙親的言行)在孩童心理與行為發展的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本身是社交焦慮的家長來說,這個問題就變成一種難以擺脫的擔憂;擔心自己社交退縮的行為會成為孩子仿效的對象,好比說在陌生人前驚慌失措的舉止,又或者是勉為其難的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等,這一切看在孩子眼裡,會不會因此造成孩子的社交退縮呢?

該篇報導中引用了兩篇近幾年的實徵研究,來試圖回答上述的問題。筆者簡要描述實驗的架構跟內容,第一份研究刊登在兒童心理學與精神醫學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其研究程序主要是找來罹患社交焦慮症以及正常組的兩群母親。

首先,觀察這些母親在小孩面前跟陌生人互動的方式,接下來觀察他們的小孩與陌生人互動的方式。研究發現,有社交焦慮症的母親在和陌生人互動時,會變得非常焦慮又沉默少言,若進一步觀察她們的小孩,發現這些小孩對陌生人也較少有社交性回應。此外,若這些嬰兒在出生時本來就比較易怒敏感,那這種社交回應會變得更為缺乏。

看到這邊,讀者可能會產生質疑,這些小孩之所以和陌生人互動少,可能是母親的社交焦慮症經由遺傳,透過基因在小孩身上展現,這未必是教養所致。因此,要進一步回答這個問題,就勢必得再透過其他的實驗來排除一些可能會干擾的變項,讀者不妨猜猜看,究竟,透過怎麼樣的研究方法我們才可以把遺傳的干擾降低呢??(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