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當孩子動作慢,早上老是拖拖拉拉怎麼辦?』 .教養想想

一天演講結束,和家長們聊天時,有位家長問到: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生氣,尤其是每天早上光處理孩子的動作,就把家裡的氣氛都搞僵了』

細問之下,原來是孩子們動作慢吞吞,偏偏早上大家都要上班上學不能等,所以不管家長怎麼千叮嚀萬交代,孩子就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頓飯要半小時,刷牙盥洗就快要十分鐘,不少家長光處理孩子早上慢慢來的問題,就足以讓自己大動肝火,該怎麼辦呢?

我先說,對我來說,孩子溫吞又慢條斯理的個性,我覺得這是很棒的特質,既從容又優雅,能夠很自在地和自己相處,可惜的是這樣的特質和孩子所處的環境有時候是衝突的,所以問題不在於改變孩子的個性,而只是處理特定環境下的具體行為,是我們暫時性的目標。

既然孩子的個性如此,我們真的有辦法改變嗎?除了責罵跟處罰外,我們還有別的選項嗎?

提供兩個方向給大家思考(適用對象:小學生):

1.行為計點制:

透過家長訂定具體的行為標準,若孩子達到就可以賺取合理的點數,然後點數可以作為換取日後各種家庭活動或小小特權的籌碼,比如說在7點前完成以下事件,一件事情可得到一點:『確實完成刷牙洗臉』、『吃完早餐並且碗盤收好』、『制服穿好』
這樣都如實完成,就可以得到3點,一個星期五天,有機會賺到15點,那15點或許就可以換取牛奶、麵包或是桌遊等等鼓勵。

2.時間轉化術:
有些孩子對於點數是沒有太大的動機,我們或許可以換成另一種變形的方式,比如全家預定要七點出門,那爸爸媽媽就可以用倒賺的方式來和孩子約定,比如目標是七點,在七點前完成所有的行動(刷牙洗臉早餐制服),早幾分鐘完成,就可以賺到多少時間。

比如目標7點,孩子6點50分完成,那就可以賺到10分鐘,這些孩子賺到的時間可以累加,然後等到週末時就可以用平日賺到的時間來換取其他的娛樂或活動的總時間。在這個方法當中,用孩子賺到的方式去改變他的行為,因為「賺到權力」是人性,因此也是動機的來源,更是我們在社會中很多運作的原理,比如像是工作,就必須透過某種形式的付出(通常是腦力或體力的勞動)而得到收穫。

不管是第一點或是第二點,建議家長都要把目標設定的越具體越好,同時最好能夠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比如寫在白板上,放在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才能夠有提示的作用。

千萬不要忘記,這只是一個用來處理孩子階段行為的技巧,因為當孩子的行為造成系統(家庭)某種程度的困擾時,我們可以試著調整,避免彼此的狀態形成更進一步的惡化。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提醒自己,試著學習欣賞孩子各自的特質與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