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關於孩子學習,事實是怎樣的?

很年輕的時候,曾聽過一個笑話
.
一群孩子在社區踢球
一戶人家嫌吵,罵了幾次都沒有用
於是某天這戶人趁孩子玩球時走到旁觀看
待孩子踢完球,把孩子們叫過來
然後跟他們說:
「你們以後每踢完一次球,我就給你們每人五塊錢」
孩子們都很高興,就這麼持續了幾個星期
有天孩子們等領錢時
這戶人家說:「哎呀錢不夠了,以後改成每人一塊錢」
孩子們聽聽也覺得可以接受,繼續開心踢球、領錢
.
直到有一天,這戶人家宣布:
「我沒錢了,以後在這邊踢球沒錢可領」
孩子們一聽便怒道:
「這樣我們還在這邊玩什麼球?」
於是再也不在這個社區踢球
.
原本孩子高興的踢球,驅策的動機是因為人性;愛玩
這是個人內部化的動機,然而在居民的介入後
行為的意義開始質變
原本單純好玩的事情,最後全部被錢牽著走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行為是如何在系統的介入之後
喪失了原本的意義
.
這原理我曾數次使用於輔導工作中
透過內部動機的外部化,讓某些干擾的行為減緩
今天整理資料時又再仔細看了看這個故事
突然覺得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
那是一種自身經驗被貼近的覺察
我才意識到,似乎直到現在
在我們的教養、教育乃至於勞動現場
仍然不斷有類似的故事上演
只是這次踢球,換成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