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在失敗後,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編譯

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總是以各種面貌,在各種時刻,走進我們的生命。

然而失敗的經驗會改變我們對事情的知覺,你會因此有種錯覺,好像原本追求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辦到。

處在這種懷疑自己的狀況下,我們會覺得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自己能夠施力的地方越來越少,我們越來越容易越萎糜不振,失去動力。

因此,面對失敗的挫折,我們除了忽略(或接納)失敗帶來的負面想法外,同時也可以試著列出為了達到目標,你可以控制、管理的事項清單(比如你可以投注努力的程度、事前可以先準備的事項、擬定具體的計畫與程序、身邊可取得的各種資源與協助等等),然後思考一下針對清單上的每個項目,我們可以怎麼去強化它們的效果。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不僅可以對抗失敗帶來的偏誤知覺,也可以大幅增進日後成功的機會。

另外,針對失敗的負面想法,比如說:你的目標是希望可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所,但或許在今年的考試失敗了,於是你開始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要考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負面的想法會很自然地跑出來,然後再回來重創你對自己的信心。

這時候你可以做的是,先把這些想法定位出來,你就會知道這些想法是因為失敗而引發的自然反應,雖然一時很難擺脫它,但你可以讓自己有限度的沈浸在這種負面想法中,比如專心的讓自己處在負面想法五分鐘,然後之後便專心回手邊的事物。

或者你也可以用極端化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想法:

『我這樣真的是太失敗了,我這輩子一定完全完蛋了,我沒考上研究所,我的人生到這邊可以領便當退場了,我簡直就可以自封為全台灣無人出左右、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的終極魯蛇(loser)了』。

通常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擴大負面想法後,你也會發現自己原先的想法似乎也沒自己想得那麼嚴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