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讀書心得:高手思維(1) 常態與冪律分配、亞當史密斯的道德情操論

高手思維—讀後感(1)
.
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一個作者讀書書摘的統整,然後幾乎都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貫穿每一本書跟作者個人的經驗後所做出的評斷,算是有開腦洞,有學習,也有幫助自己拓寬不少視野。
.
重點:
.
人的成就不是常態分配,而是冪律分配,也就是勝者通吃的局面,因此菁英或中產階級,是達到冪律分布的途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作者提出幾個看法:
.
一、工薪階層只相信親友,不信任外部世界,中產及菁英階層則抱持開放的態度,相信規則,對陌生人開放。(Herbert Gans/美國社會學家)
.
二、菁英注重效率,常人重視公平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閱讀,培養獨立思維。
.
有趣的是,關於常態分配或冪律分配這件事情,我在黑天鵝效應當中看到類似的說法,很多事情基本上不是常態分配的,但人們總習慣抓住一個模式或架構就來解讀或認知世界
的一切東西,這是有侷限的,因為極峰容易成為被忽略的現象,往往那才是帶來最大影響的地方。所以,對於我在經營管理上的一個提點,心理治療機構在一個領域中的發展是不是也是屬於冪律發展呢?從目前的幾個現象似乎可以看到這個可能性,也就是走到越後面,將會是資源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現象,不在前端做足努力擴大發展,最後並不是只維持著,而是越來越限縮。
.
Chap 1 亞當史密斯的自利道德觀
.
Adam Smith比較為人知的是他在經濟領域的建樹,尤其是「富國論」這本曠世鉅作,奠定他在經濟學的重要地位,儘管我沒有看過,但幾乎只要接觸財經雜誌,大概都無法不聽到這本書,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論述,就是關於市場上的那隻「看不見的手」(老實說我看過幾次對於這隻手的辯論,但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那隻手指的是什麼><)
.
不過,Adam Smith除了國富論,另一本沒有受到太多輿論注目的:「道德情操論」卻對人性有著相當務實與深入的體察。
.
我簡單摘要萬維剛的整理,但這算是幫我對於人性的體會補上不少理論論述的空洞。
.
Adam的論述是這樣的,他的基本前提是「人都是自利的」,不過自利(self-interested)跟自私(selfisf)是不一樣的,自私是不考慮別人的利益,而自利指的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願意幫助別人。
.
Adam對於人的基本觀點,從這個切分點來看,其實是一個很精闢的分法,並且相當有別於我們文化中被放在道德高度的人性基本設定,這種設定讓人性有了一個比較務實的接觸點,讓我們在詮釋人的行為時多了可以接觸的面,而不再只是訴諸一個空幻的道德概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點類似的道理,人本來就是先自戀的,喜歡自己,價值感才會由這邊慢慢的發展出來,然後因為有了價值,開始去做社會期待我們的事情,並且把他試著做好,但若是一個自我價值很低或是自尊低落的孩子,也會有利他行為的,像是為了討好別人,或是避免自己受到責任、得到更多外在的肯定,到頭來,這也是一種自利。
.
回到Adam的系統,所以在自利的基礎下,做好事、做好人是可以的,因為這符合我的利益,那我的利益是什麼?對他來說,人的利益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就是別人對我的「觀感」、我對我自己的「觀感」。也就是我希望自己是值得愛的人
Man naturally desires,not only to be loved,but to be lovely.
.
這是Adam的人性假設,人的自利的精神與心理起源。
.
而他的道德邏輯基本上是這樣的結構:
1. 人都要追求自利
2. 自利,是被愛
3. 但是要被愛的前提,是你值得愛
4. 名利是被愛的途徑,但不是好方法
5. 好方法是智慧跟美德,這是理性人的道德選擇
.
道德,是一個理性人的選擇,站在值得愛的自利動機上。你有看出來嗎?這跟東方孔孟思想中對人們在道德的期許似乎有些差異(趕緊回想一下國中學的內容)。
.
Adam對於一個人如何值得被愛,提出他的看法:
.
1.得體(approprate),原則是和環境同步,也就是對於環境中的人、氛圍能夠體察,能夠同步反應。
.
2.美德。分成謹慎(誠懇)、正義(不傷害他人)、仁慈(做好事)
.
3.改變世界。
.
Adam在這邊的意思不是要你去當微軟總裁或是選市長,而是透過湧現(emergence)的概念。湧現,就是民間的自發性行動結果,這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而不是由上而下的獨裁領導,Adam對於這種試圖用集中領導單一體制化的形式是充滿批判的,因此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世界呢?對於Adam來說,就是回到他的自利系統觀,從自利的角度出發,做好每一個自己的小事,就會聚沙成塔,改變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