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讀書摘要:專業之死(2)


專業之死 Chap 3

作者在這一章對於美國近年高教教育的現象提出嚴厲的批判,程度不下於網路的酸民
有過之而不及。

作者把從二戰前的高中畢業都很罕見到現在幾乎大學(在美國是州立大學、社區大學)到研究所氾濫的情況做了簡略的描述,為了搶佔有限的學生,各個中後段大學莫不卯足全力在硬體的部份打造出飯店的水準,把大學當作服務業在經營,把學生當作客戶在伺候,不僅學歷通膨,能力緊縮,作者認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訓練跟培養,幾乎已經全面在校園中消失了,這或許也是造成專業貶值的原因之一。

作者引述某位大學教授所言:「學生上大學的一項目的,就是用最蠢的方式把笨話大聲講出來,然後透過與同儕跟師長的互動來了解自己蠢到何種程度」。也就是說讀大學可以證明一件事情,你具備高中的程度(這種說法超酸)

如果單純看這一章(加上翻譯的用語),會覺得這與國內的現狀根本就是如出一轍,從高教改革開始普設大學之後,學歷通膨以及為了搶學生而變質的高等教育現象,我們也都跟著走了一輪,執到現在許多問題仍然在發生。

我其實滿好奇在美國這樣一個非強調升學導向或科舉文化的國度理,學歷通膨的問題為何也會發生,不過看來是問題是我對美國文化的誤會在先。原則上,在走過經濟發展良好的年代,社會富裕、家庭所得提高,家長對於孩子開始會有較多社會性的期待,因此學歷成為其中的一個買賣,在大家都想要洗學歷增加競爭力的結果,大學文憑就成為一種市場交易,讓大學開始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我同時查了一下資料,發現近年來中國大量的二三線學生抱持的海外求學夢,或許也是助長美國許多野雞大學或二三流大學成立的原因之一(這些野雞大學,許多學位授證對象超過九成都是中國人)

於是在所有人都可以是大學生的浮濫下,專業也開始貶值而膚淺。作者提出的解決之道,在於限縮大學的人數,讓真正有能力能夠在競爭中勝出的人,進入到大學的窄門,專心接受高等教育從事研究與思維訓練,作者其實不諱言自己有菁英主義的傾向,而這種菁英主義事實上對作者來說,就是維護專業的一種形式主義。

對我來說,既然學歷其實已經不代表專業上的任何水準,那也就意味著在我們這個或下個世代,能力其實是更需要建立在自我督促跟規劃上的,誰能夠掌握到自己學習的型態、培養對學習的渴望以及抽象思考的能力,才開始具備一點點生存的基本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