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讀書摘要心得)




這個世界基本上大部分的時候
是非零和遊戲
也就是我跟你就算在同一個職場、面對同一群業務
也不代表我跟你只有輸贏或勝負的關係
僅有在少部分的時刻,零和遊戲是必須分出勝負的
像是比賽、考試等等
這本書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始鋪陳作者個人的經驗、觀察與研究。
.
在非零和的世界運作下,給予者、互利者與索取者在其中
有不同的應對模式,也就因此而引道到不同的結果跟發展
.
不過因為這本書在講職場人生,所以滿多研究是從薪水、升等或職涯發展
來評估三種人的表現
.
比較有趣的是,研究發現給予者在職涯的發展中
跟互利者或索取者相比,給予者有兩種不同的結果
不是太差(薪水低、升遷久、職等差)
就是很好(相反之)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就是這本書在探討的主題
.
作者最後從研究中得出一個結論
給予者如果只是全然的奉獻
而沒有從中得到有意義的回報
其實是非常耗損的一件事情
但如果給予者能夠做到利人利己的程度
然給予就會變成一件持續帶來正像回饋的循環
關鍵在於利己,利己有很多層面
不過在做為一個給予者的過程中
也同時應該要把自己的狀態跟需求放在其中去思考
.
文章後幾段有提到給予者在許多層面的好處
以及身為一個給予者,該如何面對索取者進行有效的談判
而不會退讓自己,其實算是相當具體又好用
它的原理我在不少書上看過類似的建議
包含真誠度篩選、寬容以牙還牙法以及關係描述法
實際上我自己身為一個給予者
發現自己採行的方式就是上述的方法
很多年下來其實回饋良好
操作的方式跟問題
就留待這次菲斯特的親職講座中再慢慢分享
.
不過我們在回過頭去看給予者、互利者跟索取者
某種程度上,這三種人似乎也是不同依附型態的表現
給予者,總是願意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時間、資源
也不太擔心別人來吞食或危害自己的權益
這滿安全的型態
不過我相信多少也有些是相當焦慮或不安全的成分
害怕被別人所討厭
不過這類的依附比較不像是這本書對給予者的定義
.
索取者總是在掠奪別人的資源
把自己放在利益考量的核心
重點是周邊沒有別人了
核心裡面只有自己,這不是箭靶由外內推的概念,是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靶心
就是自己。
這種自我中心的人或許也是某種相當不安全的依附型態
在職場上其實也不算少見,該怎麼面對(調整)索取者,作者也提出了他的實驗:
.
精神就是不要害怕提出自己的需求
而是讓大家能夠有一個共同提出需求的平台
以個人的需求為出發,大家一起協助幫忙
這時候索取者也會增加給予的機率
.
--------------------------------
.
我個人認為零和遊戲的狀態不太適合給予者的生存環境
所以如果是在一個強調狼性的掠奪型的社會中
給予者的下場就會是一個不斷被索求、壓榨到浩劫的結果
這種零和的氛圍
也是一個缺乏基礎信任下的社會文化
整個把生命做到都貶值了。
.
因此
在資源有限的遊戲架構下
零和遊戲是給予者的限制
不論這種資源是事實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